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"中国交建")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翘楚,以其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领先的技术创新实力闻名于世。截至2023年,公司业务版图已扩展至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名第63位,年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,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2005年12月8日,通过原中国港湾建设(集团)总公司与原中国路桥(集团)总公司的战略性重组,中国交建应运而生,注册资本45亿元人民币。这次重组汇聚了两家在港口、道路建设领域积淀深厚的行业巨擘,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06年,公司率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(股票代码:01800.HK),成为中国首家实现海外资本市场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。随后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(股票代码:601800.SH),成功构建起境内外双融资平台,显著增强了资本运作能力和全球市场影响力。
近年来,中国交建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,业务范畴从传统工程施工向"投资、建设、运营"全产业链延伸。通过建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、推广BIM技术应用,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,运营效率显著提升。
公司构建了涵盖基础设施投资、规划设计、建设施工及运营维护的完整产业链条。在港口、航道、公路、桥梁、铁路等领域具备全方位服务能力,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有效提升项目整体效益,增强了抗风险能力。
公司建立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体系,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。在沉管隧道建设、外海智能筑岛、高海拔冻土公路建设等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群。截至2023年,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,拥有有效专利12000余项,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0余项。
依托"一带一路"倡议,公司海外业务蓬勃发展,合同额占比超过45%。通过本土化经营策略,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培养专业技术人才,树立了负责任的跨国企业形象。
港珠澳大桥作为公司的代表性项目,创造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纪录,攻克了深水桥墩施工、沉管隧道对接等世界级技术难题。深中通道、常泰长江大桥等超级工程的建设,进一步展现了公司的卓越技术实力。
在国际市场,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、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项目树立了中国基建新标杆。其中,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创造年均造地面积200公顷的施工纪录,显著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
公司在深水港航工程、特大型桥梁建设、智能化施工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"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关键技术"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"外海智能化筑岛成套装备"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有力支撑重大工程建设。
2023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47亿元,同比增长3.2%;新签合同额突破1.5万亿元,增长5.8%。通过持续优化业务结构、提升运营效率,实现了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。
公司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,在"中国品牌发展指数"榜单位列第84位。国际工程咨询协会(FIDIC)将中国交建评为"全球基础设施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"之一,彰显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。
"十四五"期间,公司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、完善全球布局、推进绿色发展、强化产业协同,持续提升综合竞争优势。
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军企业,中国交建正以创新驱动发展,在服务国家战略、推动行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长和全球互联互通深化,公司发展前景广阔,必将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出更大贡献。
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王彤宙简历
王彤宙,男,汉族,1965年12月生,山西吕梁人,研究生学历,博士学位。1988年8月参加工作,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正高级工程师,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
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经济委员会委员,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。